• <cite id="7r0na"></cite>

      1. <rt id="7r0na"></rt>
      <tt id="7r0na"></tt>

      <s id="7r0na"><meter id="7r0na"><button id="7r0na"></button></meter></s>
      法治中國建設的科學理論依據
      發布時間:2019-12-0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莫紀宏   分享到:
      法治中國建設的科學理論依據
      ——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將法治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重要任務和具體改革措施,系統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前進方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理論依據,開創了國家治理現代化、法治化的新局面。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原則
          面對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法治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習近平同志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各項要求作出了符合當今中國實際的深入分析和論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原則。習近平同志將法治建設同治國理政緊密結合起來,指明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各項工作之間存在有機聯系;提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新思想、新理念。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應堅持的基本原則,明確指出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既不能罔顧國情、超越階段,也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習近平同志關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基本原則的論述,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工作的各個環節提出了更加科學合理和符合時代特點的標準和要求,為建設法治中國標明了更為切實可行的實現路徑,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內涵。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全面系統論述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邏輯關系,深刻闡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由此可見,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國是其他“三個全面”所依托的制度平臺和法律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僅是物質文明的大發展,而且是制度文明的繁榮昌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立在法治基礎之上,法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全面深化改革是為了清除那些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制度障礙,全面依法治國可以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和法律依據。全面從嚴治黨是執政黨管黨治黨的基本要求,執政黨管黨治黨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首要的就是把權力關進憲法法律的籠子,通過有序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防止權力不受制度的監督,確保黨的各級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享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同時,其他“三個全面”對于全面依法治國也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當然,全面依法治國解決的是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根本問題,涉及方方面面,不依靠法律絕對不行,但僅僅就法治論法治,脫離具體情況,也不可能有效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復雜社會問題和國家治理難題。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從嚴治黨可以從不同角度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良好的內外部環境與條件。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目標,這個總目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首次明確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意義非常重大。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從依法治國的角度來看,將法治體系建設全面落到實處,必須采取一系列制度措施,這些制度措施應體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要求。二是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角度來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從理論與實踐、抽象與具體相結合的角度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行了制度構建。如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本建成,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那么,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制度形式也就基本形成了。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建成可以視為法治國家建成的重要標準。
          因此,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使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路徑與目標兩個方面都更加清晰。只要抓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各項工作、抓出具體成效,就能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指導意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措施就能得到有效貫徹落實。
        
          憲法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核心意義
          習近平同志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并對憲法作為根本法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重要地位進行了闡述,對如何發揮憲法作用以及如何貫徹依憲治國的要求作出全面系統的制度安排,從完善憲法理論和加強憲法實施等角度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這是我們黨第一次以黨的文件形式大篇幅強調憲法相關內容,為在實踐中推動憲法實施起到了重要指引作用。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的重要論述,核心思想是突出強調憲法作為根本法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基礎性地位和重要作用。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的關系可以簡化為“法”與“憲”的關系。憲法是根本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于統帥地位,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和首要內容。從理論上看,不論是從廣義上還是從狹義上理解依法治國中“法”的含義,都不能脫離依憲治國。從實踐上看,強調依憲治國在依法治國中的突出地位,關鍵是正確處理憲法與部門法的關系,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理念,特別是讓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保證一切法律、法規、規章與憲法相一致,不得與憲法相抵觸。同時,要保證政策與法律的一致性和法律法規內在的有機統一。
        總之,從憲法和法律實施入手來抓法治,是習近平同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思想的亮點,也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言必信、行必果”理念在法治實踐中的具體體現。他強調,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法治權威能不能樹立起來,首先要看憲法有沒有權威;必須把宣傳和樹立憲法權威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事項抓緊抓好,切實在憲法實施和監督上下功夫。對于如何有效推進憲法和法律實施工作,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執政黨要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保證憲法和法律實施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莫紀宏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21久久国自产拍精品